姜天骄在暗中支持史朝义,再加上他性情温顺不容发怒,在军队中很受将士们的欢迎,能够同甘共苦和体恤下属,因此赢得很多将士的同情。
最近史思明在河套地区取得大胜,他发兵攻取新秦郡丶银川郡丶宁朔郡三地,使得兵力数量膨胀到三万大军。
目前史思明占据着关内道的榆林郡丶新秦郡丶银川郡丶宁朔郡。
没有李光弼这头猛虎亲自坐镇,史思明顿时迎来他的高光时刻,他在河套地区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就连浑释之和浑父子两人都要避其锋芒。
姜天骄看到史思明这麽能打,他也乐意放任对方去祸害大唐朝廷。
反正史思明所做一切都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已,长子史朝义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对他发难。
史思明在关内道进展顺利。
安庆绪在河南道就不乐观,他弑父篡位后采纳严庄之策,本以为能够快速拿下江淮地区,没想到大军在雕阳郡迟迟未进寸步。
尹子奇大军受阻于睢阳郡,张巡带兵婴城自守死战不降。
然而张巡再厉害也是撑不了多久,大唐朝廷的各方势力都在等着他覆灭。
在安禄山起兵造反后,河南道与河北道非常相似,均缺乏大唐精兵的驻防,地方官员大多选择投降或逃离。
东平太守吴王李祗与济南太守李随等人率先起兵反抗。
其中吴王李祗凭藉其宗室身份产生显着的号召力,河南道郡县中不愿归附燕军的势力,皆以吴王之名作为旗帜。
在燕军主力尚未南下的时候,河南唐军的抵抗取得显着成效。
后来李隆基委任虢王李巨为河南节度使,他率军自蓝田出发,途经南阳郡前往河南道就任。
适逢鲁灵在南阳城遭遇围困,虢王李巨顺势解围,他吸引走武令珣的主力部队。
然而虢王李巨履职后的表现却难以服众,这对河南节度使的权威性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把驻地设在位于后方的彭城郡。
结果虢王李巨到任后没几个月,新皇帝李亨委任贺兰进明取代他出任河南节度使。
面对新皇帝李亨的诏书,虢王李巨虽心有不甘,但却不得不遵旨行事。
他在离任之际将其精锐部队悉数调离,仅将老弱残兵留给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出任河南节度使前就跟宰相房管产生嫌隙,房管为遏制其势力扩张,特命许叔冀出任河南都知兵马使。
许叔冀手握重兵拒绝听从贺兰进明的调遣,双方陷入相互敌视的对时状态。
河南唐军明显处于分裂状态,各方势力据地自立,完全脱离河南节度使的统辖体系。
贺兰进明表面虽为河南节度使,但实质上仅为一军统帅,亦缺乏足够实力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势力的唐军将领均采取自保策略,拒绝出兵支援雕阳郡,如此抵御尹子奇大军的重任完全落在张巡肩上。
各方势力之所以胆敢坐视张巡全军覆没,那是因为雕阳郡仅仅作为江淮地区的第一道防线,后面还有第二道和第三道。
第一道防线是雕阳郡第二道防线是彭城郡第三道防线是临淮郡。
从来不存在雕阳郡失守后江淮地区就会沦陷的问题。
贺兰进明这个大唐朝廷的河南节度使,他就是带兵驻守在第三道防线的临淮郡,这边才是江淮地区的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