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1 / 2)

式。

西部密林的古战场,五百年前曾经发生过超凡者教派大战。

这两个对不同教派有着特殊意义的位置,刚好都有这种特别的信号。

是这种讯号,对当地的超凡之力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而让教徒们可以借助这里的超凡之力完成某些工作么?

这些信号是怎么来的,是谁发出的呢?

孟溪记下许多疑问,也许工作组的同事们,会用现在的研究成果给她一些更靠谱的推测。

歌声和讯号关联后,孟溪又继续写关于初代超凡者的内容。

然后是石室和解放者节点人,孟溪着重写了对方操作石室内系统的方式,以及附加在终端外的可拓展装置。

这些操作让同事们的猜想越发靠谱起来,也许超凡石碑,真是某个文明留下的载体。

承载超凡之力,承载各种信息。

这个文明,是初代超凡者的文明吗?

孟溪觉得不像,她进入管理中心后,得到了更多历史书籍的阅读机会,从异世界各民族的记载来看,初代超凡者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外文明来客的特征。

至少在记述者眼中,初代超凡者是一些和大家很亲近的英雄人物,他们和大家住差不多的房子,用差不多的生活方式,除了超凡之力,他们的确也比普通人聪明,但也有限,他们并不像节点人那样拥有独特的技术和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希望在石室记下来的文字,破译后能带来一些有用信息。

如果弄清石室和石棺主人的身份,或许能解释一些初代超凡者的疑问。

这对未来研究黑潮,想必也是极重要的。

第134章

经过了一天的训练和探索,孟溪在旅店写好报告,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原世界画面开启,孟溪和工作组进行每日联络。

一边是走流程的同步工作系统,根据工作计划互换样本和物资,另一边是孟溪和通讯组的同事直接沟通,就一些紧要问题做现场讨论。

“超凡文字的翻译有成果了。”

指挥中心更新了孟溪的工作系统,附加了一个超凡文字的翻译模块。模块集成了语言研究组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翻译,可以实现沙里语和超凡文字的转换。

不过因为目前可考的超凡文字还比较有限,翻译的准确率还没有计算过,或者说样本太少,谈准确率还不合适。

“现有样本都能翻译吗?”

孟溪问道,并且着手开始扫描自己写下的超凡文字,查看翻译模块的翻译结果。

“现有的文字样本都进行翻译了,包括你刚送回来的石室内的发现……”

孟溪正在翻译的,正好也是石室内发现的成果。

在那个被节点人打开的墙上面板上,屏幕里显示的超凡文字,现在被翻译模块翻译成了沙里语。

“……可敬的朋友,精灵十一,长眠于此……”

这一段是翻译的语义最完成的部分,孟溪立刻注意到了关键名字,精灵十一。

看来石室真的是墓穴,而且看名字结构,很可能真的是一位初代超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