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低切线速度的吸附式压气机,可以应用在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上,在相同压比下实现叶尖切线速度和转速的降低,改善发动机的振动特性以及声学性能,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在开展总体设计之前,要先把这些技术问题解决掉……”
旁边的海谊德已经打开一个笔记本开始记笔记了。
尽管他不是太行项目在技术层面的总负责人,但身为总工程师,不了解整个研发过程肯定不成。
更何况海谊德本身也是技术出身,哪怕已经离开前沿几年时间,但最基本的敏感性还是在的——
以常浩南目前这个坐火箭一样的进步速度,对方在完成涡扇10项目之后,至少也要投入到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之中,甚至有可能直接去做更加基础、规模更大的项目,而不可能再把时间浪费在亲自设计第三代核心机所衍生出的其它同代航发上面。
最多提供一些技术指导。
对方刚刚也已经明说了,在涡扇10研发过程中获得的技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一样有应用价值。
海谊德对于自己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能在航空动力这一个领域内做出点成绩就已经是极限,所以等到涡扇10项目完成之后,才是他们这批参与过涡扇10的人大展拳脚的时候。
至于现在……
好好听,好好学。
“这只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问题。”
常浩南把手中的笔放下,然后说道:
“咱们在航空发动机研制方面的底子确实太薄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数据可循,只能从头开始,比如我刚刚提到的新型主动冷却技术,也需要负责涡轮部分的设计组专门负责研究,还有机匣部分……好在燃烧室和加力燃烧室的问题相对少一些,很多在涡喷14上面应用的技术可以直接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