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捉虫)(1 / 2)

陆清平时又不涂抹胭脂,没办法涂东西遮一遮,只好把衣领往上拉了拉。他翻了一下柜子,从里面翻了一件围巾出来,围巾是用棉线织的。京城中冬天的时候有一些贵人会带毛裘围脖的,但他还没见过有人戴围巾。

这个围巾是宋声跟他描述了一下,他自己拿棉线织的。织出来之后很少拿出来戴,因为京城中也没有人戴这种东西,所以他从来没有戴出门过。

今天他要出门去曹掌柜的茶叶铺子,他那里又新到了一批茶叶,他打算去看看。但脖子上的痕迹太过明显,只能把围巾拿出来在脖子上围了一圈。

他本来皮肤就长得白皙,戴上一条白色的围巾并不突兀,反而衬得他皮肤白里透红,瞧着更加有颜色了。

这边宋声早早就到了工部,造纸术的改进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后续的很多流程要做的工序都需要盯着。

工部有一个很大的造纸坊,造纸坊里头有几个专门研究改进造纸术的大匠,其中一个就是上次一开始在工部议事房里嘲笑宋声的那个,名叫刘辉。

现在他对宋声的态度简直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自从宋声提出来改进造纸术的新法子之后,他对宋声越来越亲切了,现在一口一个宋大人,叫的无比亲热。

他发现这位宋大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懂的东西特别多。而且他的想法十分新奇,遇到问题的时候过来跟他讨论一番,总能给他新的启发。所以他现在很喜欢跟宋声在一起共事,恨不得宋声一起加入到他们的造纸坊。

别看他是个在造纸坊里供职的,但官位可不低,正经说来,比宋声的官职还要高上两个大的等级,刘辉可是正四品。

宋声现在不用去翰林院点卯,每天就只需要到工部造纸坊盯着改进造纸术的事儿就行了,按理来说不用来这么早的。

刘辉一进门就看到宋声已经坐在这里了,造纸坊上上下下的官员对宋声都很尊敬,还特地给他在屋里头专门设了一个办公的位置,现在宋声就在这个位置上坐着。

“宋大人早啊!”

宋声刚泡了一壶茶,也跟他打了个招呼。

刘辉这个人当年也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但他跟别的举子不大一样,人家都文文气气的,偏偏他糙的很。他当年科考的名次并不高,但后来靠着一手造纸的技艺,硬是混上了朝廷的四品官。

“宋大人你可太聪明了,你是怎么想到用竹子来代替树皮做造纸的原料的?这可真是个好办法呀,节省了不少成本。”

竹子漫山遍野长得都是,那些大山上每年砍都砍不完的竹子,都能拿来造纸。而且竹子的生长期短,砍过一轮之后,第二年就能长出新的,比用树皮好太多了。

宋声说是从书里看来的,毕竟这也是他前世在课本上学习的时候因为好奇所以对于造纸术的改进这块多看了一点,没想到正巧就派上了用场。

因为改进造纸术这个事,算是在景朝引起了不小的风头。

本来宋声没

想出这个风头的,但事情赶到了这儿,没想到从一开始无意间的雕版印刷术到图书馆,像是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影响到了造纸行业,他干脆顺势而为了。

科举考上之后,他也不是没打算的。本来想着一直窝在翰林院也不是不行,等到时候翰林院考核,拼出一个名次来,就能外放出去做官。

但到时候能不能通过翰林院的考试,宋声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把握。再者,就算是真的通过了,那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到时候再在地方上做个几年官,假如能够升到知府的位置,那便是最好的。可这样的话又要好几年的时间,到时候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得十二三岁了。

宋声顾虑的多,他现在是拖家带口的人,为了他们着想,自己也要拼命往上爬的。自己的官位越高,以后能够给两个孩子的前途也就更广。

甚至于姻缘,他出身低微,门第不高,想给儿子娶个大家闺秀,想让欢哥儿嫁个好点的门户,那他就不得不争。

更别说景朝都是早早给家里孩子相看人家的,就算是为了孩子考虑,他也要在近几年的时间内想办法升一升。

是以宋声即便是到了工部的造纸坊,每天依旧十分勤奋的按时过来,最起码工部的一些大臣对他挑不出错来,对他也能有个好印象。

京城为官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涉及党羽之争。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行差踏错就会容易受牵连。

在这个动不动就会轻易被夷三族、株连九族的时代,宋声不敢冒险。

日子一天天过去,帮忙送信的商队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宛平府城。

商队的一行人到了府城之后按照以往的习惯都会先找一个客栈落脚,等到休整之后,商队的人开始打听城里头一家叫做陆记麻辣烫的铺子。

这下去打听消息的事儿自然是手底下的人干的活,这一路他们商队的人走得急,算是日夜兼程,到了客栈之后大家都不想动了,短暂的休息之后就把商队里面最晚来的张小宝给推了出来让他去打听消息。

张小宝只好出门了,没办法,商队里只有他资历最低,小活都是他来干。

他出门先问了一下客栈的店小二,“劳驾,请问城里面的陆记麻辣烫怎么走?”

店小二顿了顿,说道:“你问的是哪家的陆记麻辣烫?”

张小宝呆了呆,怎么城里面的陆记麻辣烫还有好几家吗?

“你是不是外地来的?不知道咱们当地的麻辣烫哪家好吃啊?”

张小宝匆忙的点点头,只听店小二热情的介绍道:“你要是想吃麻辣烫,就去乔家巷那一家陆记,城里道观附近的那一家也可以。这两家都是一家的主人开的,味道都是一样的,比较正宗。其他的陆记麻辣烫,那都是模仿他们开的铺子。”

自从宋峰和李氏接手了麻辣烫的生意后,学了两个月才上手,后来麻辣烫逐渐在宛平府城打出了名声。

这个生意做得好,自然就有人开始跟风做这个。多吃几次之后,就知道

麻辣烫的做法并不难,只不过这个汤底比较难弄罢了。